热敏电阻是一种敏感元件,其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显著变化。它可以直接将热量(温度)转化为电能。在工作温度范围内,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热敏电阻称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相反,它被称为负温度系数。目前各国生产的负温度系数大部分都是用这种合成氧化物半导体制成,用具有正温度系数电阻的金属材料来制造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如铂电阻。
热敏电阻是一种敏感元件,其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显著变化。它可以直接将热量(温度)转化为电能。在工作温度范围内,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热敏电阻称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相反,它被称为负温度系数。目前各国生产的负温度系数大部分都是用这种合成氧化物半导体制成,用具有正温度系数电阻的金属材料来制造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如铂电阻。
热敏电阻是一种敏感元件,其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显著变化。它可以直接将热量(温度)转化为电能。在工作温度范围内,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热敏电阻称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相反,它被称为负温度系数。
热敏电阻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出现了,但由于稳定性差、工艺复杂,产品没有得到广泛应用。1940年后,人们发现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大负温度系数的半导体材料可以通过成型和烧结获得。这种半导体制成的热敏电阻性能稳定,可以直接在空气中使用。目前各国生产的负温度系数大部分都是用这种合成氧化物半导体制成,用具有正温度系数电阻的金属材料来制造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如铂电阻。1954年以后,在有限的温度范围内出现了以钛酸钡为主要材料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20世纪60年代初,开发了具有负温度特性的热敏电阻,其电阻值在一定温度范围(CTR)内急剧下降。一些国家还生产以氧化钒为主体的玻璃热敏电阻、锗热敏电阻和硅热敏电阻。自1967年以来,国外已研制出薄型嗅觉热敏电阻器。热敏电阻不仅具有电阻值随温度变化明显的特点,而且具有体积小、反应快、使用方便的优点。因此,随着现代尖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极大地促进了热敏电阻的生产和研究。